开云手机站官网(北京)有限公司

开云手机站官网(北京)有限公司

news and information


产值超3000亿元!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正当时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现状

 

核技术应用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新技术性,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产业,具有市场性、经营性、盈利性等基本产业属性。当前国内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主要包括:辐射化工、食品辐照、医疗用品和药品辐射灭菌消毒、核检测设备、农业核技术、辐射治理三废、放射性同位素制品和工业用电子辐射加速器等。

 

如今核应用技术在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患者诊断等领域发挥了显而易见的作用,核技术应用产业也愈发地受到国家政府乃至普通民众的关注。目前,我国核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0.4%左右(发达国家该数值可达2%),一些先进设备和检查项目人均占有量仍然较低,而且产品系列分散、产业规模小、技术附加值不高、研发生产基础设施不足,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核大国地位不匹配。

 

整体来看,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建立了包括反应堆、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生产设施等在内的完备的放射性同位素研制与生产平台,掌握了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技术,部分同位素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放射源生产、制备技术进步显著,已逐步实现产业化;放射性药物制备技术突破显著,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环保等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辐照加工技术在材料改性、食品辐照、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辐照诱变育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育成作物新品种数目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食品辐照加工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辐射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全面拓展,电子束净化烟气等部分技术已相对成熟。

 

放射源及工业应用领域,我国辐照装置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工业CT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大量的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以核素治疗、放射治疗、核医学影像服务、免疫诊断为代表的核特色医疗产业在居民卫生健康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且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部分医学影像诊断装备得到国际认可。

 

核仪器仪表产业初具规模,工业生产的探测器达到几十种,堆用核仪器及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仍部分依赖进口。

 

以医用加速器、辐照加速器、无损检测加速器等应用型加速器为主要产品的加速器产业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在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医用回旋加速器依赖进口;电子辐照加速器技术与装置发展迅速,并实现产品出口;无损检测加速器技术和产品进入国际领先行列,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重视程度不足,重点领域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强。核技术应用产业涉及辐射安全问题,具有鲜明的政策依赖效应,国家的重视、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仅在加速器、辐照应用技术开发等少数领域出台了相关的标准和发展鼓励措施,效果较为显著。但是针对国外已经广泛应用的、利于环保的辐照食品保鲜、医疗卫生用品辐照灭菌、辐照固化印刷、轮胎辐照预硫化、海关检疫、污水治理等应用领域,我国相关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严重不足,部分领域的发展标准和指引尚属空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许多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对于重点领域技术开发、关键技术产品孵化、国内龙头企业培育极为重要。

 

产业统筹谋划不足,发展分散。核技术应用产业是一项涉及到多领域、多行业、多管理协调部门的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产业布局面临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由于核技术应用产业本身范围广、技术差异大,长期以来在我国各个单位“自发成长”,形成了各具特色、规模不一的核技术应用子产业。同业竞争和资源重复配置的现象多有存在。而国家层面统筹谋划不足,产业发展缺少系统性和前瞻性,既没有明确重点发展产业,也没有对未来产业进行技术引导与储备,导致表面上看核技术应用产业“百花齐放”,实际上则“各自为战”,产业整体上发展分散,缺乏合力及重点。在医用加速器、精密探测器等诸多领域逐渐形成了高端产品无法突破、中端产品无法巩固、低端产品相互厮杀的局面。

 

国家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相关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从高校到科研院所再到企业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学科专业设置主要形成于上个世纪,分散在国内的诸多高校与科研院所。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冲击,与核技术应用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如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化工、核探测与核电子学等逐步被边缘化,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专业重点院校甚至因为招生和人才就业等问题取消了部分专业的设置。并且,目前我国只有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核技术领域学科的建设和“质”“量”并重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脱钩,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整体来看,我国大量科研院所核技术应用领域科研人员重开发、轻转化的思想较为严重,专利、专有技术的应用面窄,成果转化氛围缺乏,大量技术成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转化。从技术上看,纵向应用型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与产业化对接不够,科技成果成熟度不足,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仍需二次开发,成果不易直接转化。从激励机制上看,核技术应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甚健全,转化政策也较不完善,成果转化驱动力较弱,难以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

 

科研投入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家对核技术应用的专项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导致技术发展基础薄弱,创新发展能力偏弱,核心研发力量分散。具体来说,我国核技术储备存在短板,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基础差、费用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和独有技术不多,高水平研发平台及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仍严重受制于外部研发机构,部分产品核心原材料长期受制于人。这导致新产品问世缓慢,且缺乏核心竞争力;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系列化程度不高,与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不足,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部分原有的基础研发优势专业逐渐萎缩,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核技术应用科普工作存在不足,“恐核”情绪多有存在。一方面,部分公众获取核知识的渠道较为匮乏,缺乏对核技术科学、全面、客观的认识,不仅普通群众恐核、惧核,甚至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公开场合夸大核技术的危害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认识加深,加上三次核事故的影响,部分公众在片面知核的同时“恐核心理”有增无减。公众的“恐核”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项目的落地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也因此受到部分阻碍。

 

关于推进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强化产业发展的国家层面统筹。建议依托国家有关部门设立核技术应用产业办公室,在核工业发展规划中设立核技术应用专项规划,由核技术应用产业办公室负责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的规划、管理、统计、相关专项的组织实施及与接口部门的协调,打通核技术应用管理与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其他行业或产业的管理衔接,强化对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建议及早制定符合国情、利于技术革新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产业结构布局,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和保障措施,健全相关标准,用规划和标准推动并引领产业发展。

 

设立核应用技术专项,全方位助推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议在核能开发渠道内涵盖或单设核技术应用开发专项,支持国内核技术应用领域相关学科建设,支持基础、前沿、高价值的核技术应用研究,支持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开发应用,以国家支持为主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建议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基础科研支持基金对核技术应用学科和领域的覆盖面,强化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先进技术开发与储备基础。建议国家加大对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成熟领域的技术及产品标准,出台指导意见,设立核技术应用产业开发专项对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给予全方位扶持。例如,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核医学研究中心,放射性药物制备研究中心;建设质子治疗中心、中子俘获治疗中心、重离子治疗中心等核医学示范工程;支持核探测器、高端核仪器仪表、中子管等短板技术的攻关;支持新型辐照材料、产品的开发和辐照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支持国产设备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研发推广等;支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国产化项目的建设和多用途稳定性同位素的自主化生产等。

 

建议制定促进核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建议及早制定符合国情、利于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应用技术转化政策,调整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与产业的对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提升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层次。加强政策引导,建立重大科技攻关、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联合推进机制,推进产、学、研、金融等合作,形成以科研院所、高校为科研主导,以企业为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引入民间资本、推动科研机构体制创新等途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我国核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促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建议强化核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建议以提升科技研发整体水平和提升产业技术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提高科技研发基础能力的建设性、协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重点,面向世界核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面强化核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核技术应用科研机构,集聚和培养一批世界顶级核科技人才。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功能强大的以专用反应堆、加速器、热室等为核心的先进科研设施集群,奠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创新基础。整合国家核领域创新资源,建设若干国际化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依托我国核工业的现有体系为基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各类研发机构功能互补、产学研结合的核技术应用协同创新格局。

 

建议制定创业、财税、融资等方面优惠政策。建议针对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制定创业、财税、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融资、退税、补贴、创业鼓励金等领域给予核技术应用从业企业政策支持,提升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效能。建议简化国资企业核技术产业融资管控流程,增设融资渠道,以制度管控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议通过退税、补贴等方式对新孵化和培育的核技术应用子产业进行重点帮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财政支持。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核技术应用产业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核技术应用领域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与银行授信、信托、基金发债等渠道形成组合拳,优化融资成本,加速一体化产业开发能力的形成。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可接受度。建议结合当下核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多方面综合作用,如医疗防护用品的高效消毒灭菌、肺炎患者直接诊断等,由政府部门牵头,各相关企业参与,借助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开展一系列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核技术应用”“辐照技术如何在一天时间完成医用防护服的灭菌”“核技术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公众生活中的核技术应用”等相关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该活动,让公众了解更多的核知识,知悉核技术在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中拥有的高价值和可以发挥的高效能。建议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城市科学节、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科技领域时间节点,根据不同社会人群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围绕核技术在食品保鲜、消毒灭菌、医疗健康、“三废”处理等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领域的应用,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宣传主体,通过线下讲座、线上课堂、实地参观、实物体验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核技术应用。加强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卡通视频、公益广告等趣味性较强的形式向公众传输辐射相关知识,实现核技术科普宣传从“应急式”向“常态化”转变。